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試行)
2014年8月2日教育部教基一[2014]10號公布
一、基本理念
(一)育人為本 全面發展
堅持育人為本、全面發展的辦學宗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全面加強和改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將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促進公平 提高質量
樹立公平的教育觀和正確的質量觀,提高辦學水平,教好每一個學生,切實保障學生平等的受教育權利。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建設適合學生發展的課程,實施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安全和諧 充滿活力
建設安全衛生的學?;A設施,完善切實可行的安全、健康管理制度,開展以生活技能和自護、自救技能為基礎的安全和健康教育。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創建平安校園、和諧校園,為師生創造安定有序、和諧融洽、充滿活力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
(四)依法辦學 科學治理
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提升校長依法科學治理能力,拓寬師生、家長和社會民眾參與學校治理的渠道,建立健全學校民主管理制度,構建和諧的家庭、學校、社區合作關系,推動學??沙掷m發展。
二、基本內容
管理職責 |
管理任務 |
管理要求 |
一、平等對待每位學生 |
維護學生平等入學權利 |
1.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教育行政部門的相關規定,落實招生入學方案,公開范圍、程序、時間、結果,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
建立“控輟保學”工作機制 |
5.執行國家學籍管理相關規定,使用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做好學籍管理。 |
|
滿足需要關注學生的需求 |
9.制定保障教育公平的制度,通過宣傳欄和校園網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不讓一名學生因學習、家庭、身體、性別等因素而受到歧視。 |
|
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
提升學生道德品質 |
13.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公民意識教育、生態文明教育等,讓學生熟記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
19.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氛圍,激發和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
|
增強學生身體素質 |
23.確保學生每天鍛煉1小時,開足并上好體育課,使每個學生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養成體育鍛煉習慣。 |
|
提高學生 |
29.按照國家要求開設音樂、美術、書法課。利用當地教育資源,開發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藝術教育課程,培養學生藝術愛好。 |
三、實施要求
(一)本標準是對學校管理的基本要求,適用于全國所有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鑒于全國各地區的差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可以依據本標準和本地實際提出實施意見,細化標準要求。在實施過程中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步實施,逐步完善,促進當地學校治理水平的提升。
(二)本標準對學校治理工作提出具體要求,是學校工作的重要依據。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教師培訓機構要將本標準作為校長和教師培訓的重要內容,結合當地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使廣大校長和教師充分了解基本要求,掌握精神實質,指導具體工作。
(三)學校要將本標準作為學校治理的基本依據,樹立先進的學校治理理念,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機制。校長和教師要按照本標準的要求規范自身的管理和教育、教學行為,把標準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
(四)教育督導部門應按照本標準修訂完善義務教育學校督導評估指標體系和標準,開展督導評估工作,促進學校規范辦學、科學管理,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